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和鼓励高校师生参与教育教学及创新创业改革,腾讯公司和高校在“ 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开展深度合作。 2025年教育部-腾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一、建设目标
腾讯公司在2025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设立四新建设、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师资培训项目。各项目将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产业实践及独特的平台优势,结合高校的教学目标及丰富经验,围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改革,探索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二、 项目内容
1、“四新”建设项目:
申报条件:1) 面向全日制本科院校、申报者须为高校老师;2) 有专门的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开展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3) 申报的项目须与其所授课程和研究方向直接有关,且有条件和意愿将项目建设成果在本校和其他学校应用。
建设项目内容一 基于传媒行业大模型的课程建设
拟支持项目:1项,单项支持资金5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计算机,人工智能,云计算、新闻传播、出版、广告学等相关专业。
项目简介:为响应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依托腾讯云在传媒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腾讯混元大模型核心技术底座,以“技术赋能+产教协同”为核心路径,致力构建媒体智能体生态,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鼓励基于智能体产品“腾讯元器一站式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作为教学实践平台,开设智能创作培训课程,培养学生面向真实业务场景下的智能内容生产能力。企业侧将提供技术指导、最新行业案例及在线教学实践环境等资源。高校教师基于企业资源,带领学生通过项目实战进行平台功能体验(例如综艺节目创作、台本创作等)及智能体创作实践,并以个人或小组项目的形式完成实践作业。
项目建设成果包括:输出相应教学大纲、课件、实验案例及学生作品等。企业为立项项目提供经费、文化传媒行业实践应用案例、智能体平台产品工具及技术支持以及必要的传播推广资源等。
建设项目内容二 基于腾讯开悟平台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
拟支持项目:5项,每项支持资金10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电子竞技、游戏设计、经济管理、电力、建筑、人工智能等专业。
项目简介:聚焦电竞、游戏、交通、电力、低空等行业的智能化人才需求,依托开悟平台的技术优势,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特色专业建设。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工科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具备实践、创新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采用校企协同模式,打造集“教、学、练、训”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面向高校建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育人新模式。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1)课程建设:开设至少1门“智慧+产业”特色课程或人工智能通识课(≥1学分,20学时),选课人数≥20人;2)教学资源:配套教学大纲、课件、实验案例等课程资源;3)成果推广:联合腾讯开悟,通过共同举办赛事、参与行业会议等方式,推广“人工智能+”教学创新模式与实践经验。
建设项目内容三 基于腾讯开悟强化学习具身智能动作控制课程体系建设
拟支持项目:1项,单项支持资金20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专业。
项目简介:聚焦具身智能产业人才需求,依托腾讯开悟平台的技术能力,打造面向动作控制的强化学习课程与实训体系。 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工科特色课程,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解决具身智能领域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联合企业共建“教、学、练、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相关课程教学。面向高校,形成可推广、可示范的高水平具身智能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1)课程建设:开设至少1门"强化学习与具身智能控制"特色课程(≥1学分,20学时),选课人数≥20人;2)教学资源:配套完整的教学大纲、实验案例及课程资源包;3)成果推广:联合腾讯开悟平台,通过共同举办具身智能相关赛事、开展全国性师资培训、在行业峰会进行教学成果分享等方式推广教学成果。
建设项目内容四 基于“Agentic AI D2C智能体”的AI大模型软件人才课程建设
拟支持项目:1项,单项支持资金10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
项目简介:面向AI大模型产业需求,构建"技术+伦理"双核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校企共建的智能开发实训平台,以游戏开发为实践场景,整合大语言模型推理与多模态处理技术,培养学生运用 Agentic 智能体完成策划案与交互案解析,长时间的主动性需求分析、规划、自动方案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从策划案到可执行物的开发的全流程实践能力。同时,将AI 伦理核心素质(如算法公平性、数据隐私保护、社会影响评估等)深度融入培养方案,通过"技术实践+伦理约束"的培养模式,打造兼具创新能力和合规意识的新型数字人才,形成可规模化推广的示范性培养方案。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1)校企联合实训:组织学生开展智能体开发与AI伦理实践并输出实习实训成果;2)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AI人才培养课程方案,包括:理论教学资源(课件、案例库)、实训实践指南、伦理评估框架等。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申报条件:1) 面向全日制本科院校、申报者须为高校老师;2) 有专门的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开展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开课次数不少于一次;3) 申报的项目须与其所授课程和研究方向直接有关,且有条件和意愿将项目建设成果在本校和其他学校应用。
建设项目内容一 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决策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拟支持项目:12项,每项支持资金5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科学、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项目简介:开悟平台是腾讯牵头构建的AI多智能体与复杂决策开放研究平台,依托腾讯在算法、算力方面的核心优势,为学术研究人员和算法开发者开放研究与应用探索平台。 高校基于腾讯提供的多智能体AI相关技术经验、学习资料及开悟平台等资源,以多智能体及强化学习平台为支撑,构建一门至少20学时的多智能体及强化学习平台的专业课程,其中理论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多智能体决策、开悟平台等相关知识。
项目建设成果包括:1)课程建设成果:完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份;开发合作课程(≥16学时,≥1学分);制作课程PPT(内容必须体现介绍腾讯开悟平台背景的内容,腾讯开悟可提供学习资料、培训等支持);2)教学实施成果:相关课程实际授课人数≥20人;收集平台使用反馈问卷≥20份;教师带队参加腾讯开悟赛事(≥2支队伍);3)合作支持成果:协助举办师资研讨班活动;提交项目结题报告。
建设项目内容二 基于“PaaS平台”的软件开发课程建设
拟支持项目:6项,每项支持资金5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专业。
项目简介:基于腾讯研发运营一体化领域多年的产品经验,以腾讯蓝鲸智云PaaS平台为基础丰富优化教学的实践实训等内容。鼓励以蓝鲸智云PaaS平台的SaaS应用开发为教学成果导向,结合企业案例围绕课程体系建设Web开发方向课程,围绕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让高校学生更快融入行业,将课程理论带入企业实践。企业侧将提供技术指导、课程视频、课程PPT、最新行业案例、在线教学实践环境等资源。高校教师基于企业提供的资源,带领学生通过项目实战进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部署与发布,以迭代的方式完善,并以小组项目的形式完成实践作业。
项目建设成果包括:1)课程建设成果:课程大纲、课件、实验案例SaaS作品、学生大作业及整体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心得体会等;2)教学实施成果:同学2-4人为一组,基于蓝鲸SaaS开发案例进行优化,完成一个企业认可的SaaS项目开发。
建设项目内容三 量子计算课程体系及实训方案研究
拟支持项目:2项,每项支持资金10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量子信息科学相关专业。
项目简介: 面向未来中国量子计算应用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基于腾讯量子计算相关软件产品平台,研究适合应用研究工程师培养的量子计算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为材料、医药、金融和信息等方向的企业或研究机构输送具备必要开发和研究技能的人才。具体包含如下内容:1)量子计算课程体系研究:根据应用工程师培养的特点,优化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比例,研究并设计一套适用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的量子计算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量子计算基本理论、量子计算硬件基础、量子算法基础、量子计算应用探索实例等;2)量子计算实训平台研究:根据应用工程师的关键技能集合,基于腾讯量子计算相关软件产品平台,编制合适的实验案例集,研究并设计一套合适的量子计算实训方案。实验实操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量子计算编程基础、量子电路设计、量子优化算法设计和量子机器学习算法设计等。
项目建设成果包括:1)完成适用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的量子计算课程体系,提供可供授课的课件和教案;2)完成适用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的量子计算实训方案,提供设计方案文档及实训平台开发建议;3)输出一份腾讯量子计算相关软件产品的体验报告,提供产品改进建议。
建设项目内容四 基于PBA模式的中学科学人才人工智能实践课程共建研究
拟支持项目:2项,支持资金5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科学、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项目简介:本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面向中学拔尖学生开发人工智能实践课程及配套的中学教师教学实施使用的资料与案例。课程以培养学生科研基础能力为核心目标,在拓展AI知识的同时,系统训练学生的问题发现与分析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成果评估与输出能力。课程内容需要将AI技术与校园实际场景(如:课程学习、心理疏导、运动健身、公益服务等)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真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申报者须为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具有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经验,同等条件下,具备中学科学人才培养经验的申报者将获优先考虑。
项目建设成果包括:1)面向中学拔尖学生开发的人工智能实践课程课件、教学案例等;2)与中学生人工智能课程配套的面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训课程及实施资料与案例;3)双方共同推动课程在中学进行落地,支持至少2次相关培训。企业将为立项项目提供经费、课程推广、必要工具与技术支持。
3、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建设项目内容一 多模态大模型对新媒体视频精彩瞬间自动识别和剪辑的实践基地建设
申报条件:1)有专门的一线教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2)优先支持已开设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课程,或拥有视频创作实验室、智能媒体处理平台的院校;3)有意愿将项目建设成果在本校和企业中应用。
拟支持项目:1项,单项支持资金5万元人民币,软硬件资源价值20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和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项目简介:项目基于AI大模型技术,校企共同构建覆盖视频分析、精彩片段识别、自动化剪辑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基地实践内容包括:1)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视频进行分析,并自动识别高光时刻(如发布会新车亮相、观众互动); 2)组织学生合作开发智能剪辑系统,生成符合平台传播特性的短视频(如抖音剪辑、视频号高清)。企业将为项目提供模型训练服务器、训练和推理平台、行业级视频素材等,企业技术导师将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实战,完成项目作业。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1)输出数字媒体人才实践培养方案及相关实践成果;2) 共同建成短视频场景精彩瞬间视频识别模型1套,识别准确率≥80%;3) 组织学生合作开发自动化剪辑模板库,覆盖2类场景(产品发布会、活动纪实);4) 输出不少于30条实战精彩剪辑视频。
建设项目内容二 基于座舱端侧大模型的训练及量化部署推理优化实践基地建设
申报条件:1)面向全日制本科院校、申报者须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工作的高校老师;2)项目须以学校、学院和专业的名义申报,并指派专门负责老师;3)在同等条件下,开设强化学习相关课程院校优先考虑。
拟支持项目:1项,单项支持软硬件资源价值30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科学、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项目简介:本项目聚焦智能座舱领域,基于当前座舱算力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在车机端侧部署优化后的小尺寸大模型。针对端侧部署面临的算力限制与性能挑战,我们将联合高校共建专项实践基地,重点开展:1)座舱端侧大模型的训练优化技术研究;2)模型量化与部署推理性能调优;3)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提升模型能效比的创新实践。通过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共同攻克小尺寸大模型在车机环境下的轻量化部署难题,实现模型性能与资源消耗的最佳平衡,推动智能座舱技术的创新发展。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至少 4 名同学参与实践,完成模型训练和量化部署的优化。企业为立项项目提供设备、训练平台及训练资源、软件及技术支持、培训等必要支持。
4、师资培训项目
建设项目内容一 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决策领域人工智能师资培训
申报条件:1)面向全日制本科院校、申报者须为从事人工智能“深度强化学习”相关教学工作的高校老师;2)项目须以学校、学院和专业的名义申报,并指派专门负责老师;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类专业;4) 开设强化学习相关课程的院校,可予以优先考虑。
拟支持项目:9项,每项支持资金不少于5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科学、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项目简介:基于腾讯开悟平台的高校人工智能实践课程资源,与企业共同组织面向高校老师开展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共同招募高校教师参训。企业侧提供培训前宣传内容支撑、培训的师资、证书、课程、讲师差旅。大学需为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工作,包括参培学员住宿预订、现场支持、以及符合腾讯培训要求的场地、多媒体设施与网络环境等。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至少50名全国高校老师参与师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案例分享、专业建设经验分享、腾讯开悟实训等。 企业为立项项目提供经费、学习资料、培训、开发平台、技术指导及传播平台等必要支持。
建设项目内容二 中学科学人才人工智能实践课程培训
申报条件:1)面向全日制本科院校、申报者须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工作的高校老师,独立承担过科研项目;2)相同条件下,参与过中学科学人才培养工作的申报者优先。
拟支持项目:6项,每项支持资金不少于3万元人民币。
涉及专业方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科学、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项目简介:基于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或申报者团队的人工智能实践课程资源,与企业共同组织面向中学老师及拔尖学生的课程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基础科研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共同招募中学教师/学生参与。企业侧提供培训前宣传内容支撑、证书、课程与师资。大学需为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工作,包括参培学员住宿预订、入场身份办理、现场支持、以及符合腾讯培训要求的场地、多媒体设施与网络环境等。
项目产出成果包括:至少50名全国中学老师与学生 参与师资培训。企业为立项项目提供经费、技术支持、培训、开发平台、传播平台等必要支持。
三、申请办法
截止时间:2025年8月10日24:00
企业名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四、项目进展说明
项目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遴选,并确定资助强度,评审结果将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系统反馈高校申报教师。
项目立项:项目由高校项目管理部门最终审核确认。腾讯公司将与项目申请人签署协议书,正式立项,项目建设内容应在协议签署后1年内完成。
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期报告》进行项目阶段汇报。
结项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和项目交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