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腾讯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先后发起犀牛鸟精英人才和中学科学人才培养等计划,通过联合重点高校、中学和学术机构,共同探索面向大、中学生的贯通式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搭建广阔的学习成长平台。

在过去的十年中,多位犀牛鸟学者深度参与了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自己的知识、思考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并为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提供宝贵的意见建议。在犀牛鸟十周年之际,特设立"犀牛鸟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导师"奖,用以表彰在其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们。本次评选评审专家从过往十年中参与人才培养项目的500多位犀牛鸟学者中选拔出20位获奖学者,他们在整体投入、培养成果和创新探索等多维度均起到表率作用,堪称学生们心目的金牌导师


卓越导师简介

陈鹏鹤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主要进行教育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能育人助理等方面研究。在人工智能及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已发表多篇高水平中英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多项。

学生眼中的陈鹏鹤老师:“陈老师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帮助我们迅速了解项目,把握科研的基本规律。”

 

高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北京市杰青,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计算机视觉,数字几何处理,深度几何学习。截至目前在国内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学生眼中的高林老师:“高老师的指导全面而细致,他会从更高层面的逻辑和方法论角度切入,帮助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更多同类问题。”

高晓沨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近年来在数据工程、数据挖掘等领域发表CCF-A/B区长文150余篇,曾10次获得国际学术会议最优论文奖。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大数据专委会委员。此外,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取得最高奖项。

学生眼中的高晓沨老师:“高老师指导工作严谨高效,善于引导我们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培养我们良好的科学工作规范,促进我们科研能力的提升。”

李勇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城市科学与计算。曾担任多个国际研讨会和会议的总主席、TPC 主席、TPC 成员。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21000次。

学生眼中的李勇老师:“李老师是一位‘仁师’,也是一位‘智师’,他一直处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帮助我们进步。他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能力。”

梁小丹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拔,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引进,领导中山大学人机物智能融合实验室,Google Scholar引用超20000余次。主要从事可解释和可信赖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研究,并着重于数字人2D/3D理解和生成,多模态图文理解和通用模型设计,可推理可解释的因果推断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学生眼中的梁小丹老师:“梁老师善于引导我们发现问题,鼓励我们对研究任务进行深入的思考,帮助我们提升研究成果质量,积累科研经验。”

刘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研究方向是跨模态智能分析、目标检测和跟踪。共发表了CCF A类论文80余篇,含IEEE TPAMI 10篇。获得ACM MM2013,2021 最佳论文奖。获得10余项CVPR、ICCV、ACL等国际顶级竞赛冠军。担任IEEE TMM,TCSVT AE。

学生眼中的刘偲老师:”刘老师非常可爱、有耐心,她不仅指导我们高质量完成研究项目,还帮助我们将个人兴趣与研究结合,提升内在动力。”

刘家瑛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研究领域智能媒体计算。累计发表IEEE/ACM汇刊与CCF A类会议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5万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CSIG首届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年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IEEE ICME 2020最佳论文奖等。主讲的全球MOOC课程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生眼中的刘家瑛老师:“刘老师授课风格灵动有趣,课程内容有深度,在实践指导过程中,她善于引导我们自主发现和反思研究问题,挖掘我们的优势从而激发内驱力。”

刘勇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准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机器学习研究,特别关注机器学习基础理论、图表示学习、大模型基础理论等。发表高水平论文6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CF A类文章近40余篇。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院人才)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称号。

学生眼中的刘勇老师:“刘老师注重对研究方向的指导,善于引导我们透过问题表象探索更为深层次的原理。”

刘知远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长聘副教授。研究兴趣: 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 统计引用超过3.7万次。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学生眼中的刘知远老师:“刘老师对科研葆有无比的热忱与专注,也深切关心我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他的指导既严谨又充满关怀,让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石川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CF A类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英文专著四部,谷歌学术引用过万,连续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阿里、蚂蚁、腾讯、华为、美团等公司。培养学生获得首批阿里星和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研究成果获得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学生眼中的石川老师:“石老师引导我们深度思考,教会我们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王连生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医学院消化病学系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福建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AI学组副组长,MICS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处理研究,发表国内外期刊或会议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带领学生团队先后11次在国际医学影像比赛中获得冠军。

学生眼中的王连生老师:“王老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质,并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由浅入深引导我们打开科学研究的大门。”

王楠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在IEEE TPAMI、IJCV、CVPR、ICCV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实现专利转化7项,软件著作权3项。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多媒体专委会委员等。

学生眼中的王楠楠老师:“王老师善于深入浅出为我们讲解理论知识,教会我们独立思考,学会如何更加有效的分解和解决问题。”

王威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王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秘书长。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认知计算与常识推理,相关工作发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50多篇(包括TPAMI、TIP、CVPR、ICCV、NeurIPS、AAAI等),获得CVPR DeepVision Workshop2014最佳论文奖和 ICPR2014最佳学生论文奖,研究成果Google Scholar累计引用7000多次,关键技术获15项专利授权,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面上1个青基),主持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国家电网项目、高德地图等)。

学生眼里的王威老师:“王老师日常的科研压力非常大,但他对我们的指导始终没有放松,并且经常结合科研问题引导我们对研究工作的实际价值进行更为长远的思考。”

王晓慧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设计学与计算机双学科硕导。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首届执行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是情感计算、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文化数字化等,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项目20余项,设计作品曾获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等设计奖项,多次在顶会ACM Multimedia等国内外设计展览中展出。担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犀牛鸟中学科学人才培养计划专家委员。

学生眼中的王晓慧老师:“王老师善于在指导过程中引导我们自主发现和反思问题,特别注重对学生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的拓展。”

王兴刚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在顶级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谷歌引用2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 2400余次。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CSIG青年科学家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CVMJ 2021最佳论文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指导学生获2022年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2023年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学生眼中的王兴刚老师:“王老师非常专业、认真、有耐心,他讲授的计算机视觉课程旁征博引,扩展了我们的科研视野,激发了我们的科研兴趣。”

严峻驰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CCF杰出会员。国家优青、IET Fellow。主要研究兴趣为机器学习及交叉应用。发表第一/通讯作者CCF-A类论文超百篇,谷歌引用过万次。学术成果先后获PaperDigest评选的最具影响力AAAI21、IJCAI23论文榜首。带领学生获得挑战杯特等奖、自然基金青年本科生基金等荣誉。

学生眼中的严骏驰老师:“严老师关注对科研工作内在逻辑的深入挖掘,提升我们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詹德川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LAMDA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多模态学习、特征学习、模型复用、智能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在TPAMI、TKDD等国内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逾百篇。

学生眼中的詹德川老师:“詹老师风趣幽默,内力深厚。很多知识、见解在他的课程中‘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被恰到好处的使用着,很具有吸引力。”

张松海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虚拟现实与计算机图形学、图像/视频处理、可视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生眼里的张松海老师:“张老师指导学生专注而有耐心,支持和鼓励我们不断突破原有认知,扩展与提升知识面和能力水平。”

钟德星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西交大一附院双聘教授。担任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生物特征识别中心主任、陕西省智能测控与工业大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信部“掌纹掌静脉识别系统技术要求”标准编制专家组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委员。

学生眼中的钟德星老师:“钟老师常常分享他在科技成果落地方面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实验室里的研究可以走向社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很好地激发了我们对于科研的兴趣。”

钟方威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2021年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博新计划”)资助。其研究旨在构建认知启发自主具身智能体,研究涉及自主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多智能体、虚拟仿真、认知心理学等领域交叉。他已在 IEEE TPAMI、ICML、ICLR、NeurIPS、CVPR、AAAI等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篇。

学生眼里的钟方威老师:“钟老师指导学生的经验非常丰富,有耐心且善于沟通,能够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帮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科研问题,从而不断增加科研过程中的收获感。”


CCF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金海教授,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北京邮电大学杜军平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邹月娴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何清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谢冰教授共同为卓越导师颁奖